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

当前位置: 力禾农业网 >> 百叶蔷薇

惠州从依赖耕牛到滴滴农机短柄苹婆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2-08-19 15:24:36

惠州:从依赖耕牛到“滴滴农机”

“一个工人可以管理100到120亩稻田,我一个人统筹管理2600亩,放在以前是没办法想象的,现在完全靠机械化。”站在连片的稻田边,严万来回忆起惠州市农业机械化的变迁过程,感慨万千。

改革开放以来,惠州在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中,摒弃农业生产初期的人力和畜力,发展机械动力,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,极大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。严万来高中毕业后参与农业生产,随后在农机部门工作,如今退休后依然在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发挥余热,见证了惠州农业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改革开放前

“牛是最厉害的劳动力”

“这个季节卷叶虫比较多,现在靠无人机喷药,可以解放劳动力,防治效果也更好。”

走进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,整齐划一的田块里,种植有黄广油占、象竹香丝苗、粤香占、粤禾丝苗等优质水稻。皮肤稍显黝黑的严万来,正在田间走走停停,检查虫害和清理杂草。

1955年出生的严万来是惠城水口人。1974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,成为当时水口人民公社下源大队路中生产队的一名杂工,参与农业生产。

严万来记得,当时下源村有17个生产队,农业生产条件都相对落后。农业生产工具单一,耕牛就是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工具;田间作业,几乎都靠人力完成。

“以前我们精耕细作,全靠人力,每一季收了之后要修理田埂,还要担心水流失,现在田地里都是‘三面光’(指硬底化水渠)了。”严万来称,当时牛是最厉害的劳动力,如果生产队没有牛,那么在耕作上就落后了。

改革开放后

新农机一次次“惊艳”亮相

严万来回忆,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,手扶拖拉机的“面世”,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。

“上世纪70年代末,如果生产队有一台手扶拖拉机那就是了不起的事情。”严万来说,手扶拖拉机一天能耕十几亩地,加班可能会超过20亩。特别是手扶拖拉机有个车头灯,晚上还可以继续作业。

严万来说,上世纪80年代初期,我市陆续出现东方红拖拉机等当时高端的农业机械。到了1998年前后,在惠州这片土地上,各类先进农业机械被大规模推广使用。例如全自动收割机等,农民逐渐运用先进生产工具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。

如今农业机械已被普遍使用,但新机械的一次次出现,也一次次地“刷新”严万来的认识。2012年前后,无人机喷药防治虫害的推广应用,最让他“惊艳”。

“如果用人工来背,一箱药水50斤打一亩地。六七年前出现的无人机,一箱药水大概是48斤,但喷出的雾化效果很好,可以喷出10亩到12亩的需药量,省时间、省药、省人工。”严万来说,人工打药要加上调药等准备工作,一亩地大约需要1小时,并且农民有吸入农药的危险。而无人机喷药1小时可以完成30亩地,并且可以防止农民中毒。

推广农机作业

在全省首推“滴滴网约农机”

近年来,全市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,高性能机械及绿色环保机具增长迅速。去年3月份,市农业农村局以“智慧农林”APP为平台,结合“互联网+”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技术,在全省首创推出“滴滴网约农机”新模式。农户可通过“滴滴农机”发布找工需求﹑种植情况﹑农机需求等信息,平台及时对合理区域的农机主进行业务推送,农机主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接单,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工作效率。

“去年台风天要抢收,我就‘滴滴’了几台收割机前来帮忙,谈好时间和价钱就过来了,非常方便。”严万来说,有了“滴滴农机”后,到了插秧季节可以“滴”过来育秧,到了收成时节又可以“滴”过来收割,现在的农民穿着皮鞋都能种田了。

如今,在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,严万来一人统筹管理着2600亩水稻的耕种收,横跨惠城区水口街道、横沥镇两地。水稻基地里,停放着3台拖拉机、8台联合收割机、11台高速插秧机。在这些专业农业机械的“助力”下,雇佣员工不到30名,这些是他不曾预想过的。

记者从惠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,近年来,惠州市坚持贯彻落实购机补贴政策,引导农民购机用机。惠州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,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。截至去年底,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3.17%。今年,惠州还将力争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4%,水稻机械化综合水平达76.4%,粮食烘干装机容量达2200吨。

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,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,请告知本网处理。电话:010-62110034

妄想症医院

南京口腔医院

贵阳妇科病医院

海口血管炎医院

成都前列腺炎的危害都有哪些

友情链接